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谈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区别与拳理

日期:2012年11月27日 11: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一代宗师、杨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的套路演练舒展大方,气势磅礴,似行云流水,如滔滔大河,堪称近代杨氏传统太极拳之圭臬,其技击风范更是令人 敬仰。杨振基先生说:“杨式太极拳每一式都是为搏击而编的,带有技击性的,必须明了拳的本意……”还说:“现在把拳改来改去……把一些带技击性的动作也改 了,拳式的攻防意识不明显,练来练去除起到健身作用外,技击方面的意识和效果减弱了,甚至不存在了。”(《杨澄甫式太极拳》)时下,一些人练太极拳不懂技 击含意,手脚不到位,随意出手,这不是真正的太极拳,架子打得再好看也只是“太极操”。
  除杨澄甫宗师外,其传人许禹生、陈微明、董英杰、郑曼青、李雅轩、傅钟文、赵斌、吴志青及四位哲嗣振铭、振基、振铎、振国等均有著作问世,在 书中除动作说明外,他们还以“应用”、“用法”、“功用”或“技击意义分析”等解说招式的技击含意,其中尤以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和《太极拳使 用法》及杨振基先生的《杨澄甫式太极拳》最为详尽。
  但是在八十八式太极拳的解说中并无谈及招式用法和技击含意,学者只是依样葫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一些人虽然练了几十年的拳,由于 不懂技击含意,腰身手腿的动作不到位,“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一些人打拳毫无拳意, 毫无攻防意识,动作打得再好看也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杨振基老师演练的套路酷似乃父。《杨澄甫式太极拳》中每式的“技击意义分析”也源自其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为杨家之真传。对白鹤亮翅,他 说:“……两手上下分开,右手是直线上提的,上提至头顶后逐渐翻掌上提,不是由右往里插,也不是手指尖向上的立掌……”(“注意事项”)“对方从身前用双 手击来,我左手自左侧展开对方右手,右手向上往右侧展开对方左手……此式用的是分劲。”(“技击意义分析”)高探马,“右横掌稍内旋转手心向下,向前以小 指一侧外缘向正前打出”(“动作说明”)。“对方用左手从我左腕下绕过,往右挑拨,我将左手腕略松劲,转手心向上将对方腕用劲叠住,往怀内采回,用右手横 掌向对方面部击去”(“技击意义分析”)。而八十八式白鹤亮翅说明为:“……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笔者质疑:攻哪里?防哪里?)高探 马说明:“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指与眼同高……”(笔者质疑:推哪里?能打人吗?)显然,前者的打法富于攻防意识,而后者则逊色多了。八十八式太极拳 所有的动作招式均无技击用法说明,这就不是拳的本意了。
  2.八十八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要领有悖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如弓步,传统套路的要求是“(前弓腿)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为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前弓脚小腿与地 面垂直………‘(弓步)两脚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练太极拳时……膝关节要保持一些弯曲度,以避 免大腿后部肌肉紧张……”(顾留馨《太极拳术》)两足的横向距离则要求“与肩同宽”。上述是杨式传统太极拳弓步规范、正确的动作要领。而八十八式太极拳则 要求:做弓步时,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脚脚跟后蹬……自然伸直或自然蹬直,两脚横向距离约10厘米(揽雀尾、闪通臂、搬拦捶等动作说明)。这样的弓步,明 显违背了上述几位大师的要求,也违背了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因为,前弓脚之膝盖只要超过小腿与地面的垂直线(尽管不超过脚尖),都会增大膝关节的承重负担, 且无前撑之劲,重心前倾,“即失中正姿势”。后脚跟“伸直”或“蹬直”,会引起大腿肌肉紧张,并影响腰胯转换的灵活性。而“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为10厘 米”明显过窄,易使下肢不稳,影响动作的轻灵和劲道的发挥。
  所谓“抱球”(传统太极拳套路无此说法),是某探究些拳式在出劲前身势与两臂间的相合和蓄劲的预备动作。以斜飞式为例,杨振基先生 说:“(腰)带动双手上下翻转,右手向右下外旋划圆弧至右腹前,手心斜向里向上,成下拥手,左手向左向右内旋划至胸前,两腕臂上下相交。”杨振铎先生说: “两臂向左下环弧……左小臂里屈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环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上,两臂相合。”而八十八式太极拳说明为:“左手划弧,左臂平举胸前,左手手 心向下,右手经体前下方划弧与左手上下相对……”(斜飞式解说)揽雀尾解说为:“左臂平屈于左胸前,与肩同高,手心向下,右手经腹前向左划弧至左肋下(手 心向上),与左手上下相对成抱球状……”按八十八式太极拳的“抱球”要领,左肘必然拾起(因为“与肩同高”),左肩也会随之耸起,这违背了杨澄甫《太极拳 说十要》关于沉肩坠肘的要求。同时,由于耸肩抬肘,身势与两臂不能自然相合,蓄劲也无法做到。
  腰的运用在太极拳中尤为重要,有“八卦掌,太极腰”之说。在传统太极拳套路中,几乎所有的拳式都有腰的动作。杨澄甫宗师说:“腰如车轴,如腰 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转动。”(《太极拳使用法》)其子杨振基先生对腰的运用这样阐述:“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并说,练太极 拳不从腰去练就永远也练不成(《杨澄甫式太极拳》)。他把腰的动作分为转腰、拉腰、闪腰、摆腰等。他演述的传统套路,腰的动作就有230多个。而八十八式 太极拳在套路动作说明中,只强调手、脚等肢体局部动作,没有谈及腰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该拳的最大缺憾。
  综上所述,八十八式太极拳在练拳宗旨和动作要领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当然,二十四式、四十二式等国编套路也有不少违背拳理拳法的地方。国 编表演竞赛套路尤其是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对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长期误导着成千上万的 太极拳爱好者。有些人练了一辈子拳却不懂拳理拳法,有些人表面动作很“好看”其实身法不松不沉、内中无意无气,动作依样葫芦,技击含意全无,人称“太极 操”是也。当然,由于八十八式太极拳编写于20世纪的50年代未,推广于六七十年代,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和影响在所难免。笔者认为,太极拳也应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的变迁及目前杨式太极拳在海内外的发展形势,八十八式太极拳套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说句不中听的话,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YangSheng/2012-11/388.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zhushanji |
评论: 谈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区别与拳理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