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潘文治将军家族传奇

日期:2014年10月06日 16:3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潘文治将军故居是一座二层中西结合的建筑,著名爱国将领、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将军就出生在这里。该故居建于清末民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的高层领导经常在这座小楼里聚会。面积280平方米,内部装修较少,天井墙上的灰雕比较精美,仍然是清末民初时的建筑面貌,其后人经常打理。潘文治将军亲手栽种的海棠花至今还在昂然盛开。
 
 
潘文治后人潘家禧 潘剑明


  清末民初,珠村潘名江的儿子文治、文绚、文谱,三兄弟青年时投笔从戎考取军校,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一门三舰长,二校一将军,成为当地的佳话,这在中国海军近代发展史上是少有的一家。2001年11月,海军青岛核潜艇基地的领导,在东圃镇武装部长苏满辉的陪同下参观潘文治将军故居时说:“我们见到了中国海军的老祖宗。”


  潘文治(1882~1949年),年甫弱冠,立志报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前身)驾驶科,学习天文、海道、驾驶、攻战之法等,为第八期学员。由于勤学聪颖,成绩卓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后,任“海圻舰”枪炮大副。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选派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英语和各科成绩优异,毕业时英方竭力挽留,但潘文治报国心切,决意回国而婉谢了英方的好意。

  1918年,任豫章舰长,并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支持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积极参与护法运动;并同时带领六弟潘文绚(烟台水师学堂毕业,曾任飞鹰舰长等职),七弟潘文谱(黄埔水师学堂毕业,曾任海瑞舰长等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9年调任永翔舰长;1922年陈烱明怂恿、引诱其签名反对孙中山,被潘断然拒绝;同年6月16日,陈烱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妄图加害孙中山,时任楚豫舰舰长的潘文治闻讯即全速前来海珠接应,迅速从小艇中将孙中山接上楚豫舰,当晚在该舰安宿一夜。翌日,为确保安全,由潘护驾改登较大的永丰舰(反改名为中山舰)。在最困难的时刻,潘文治在孙中山统率下,指挥全舰官兵,继续沿珠江广州河段与叛军进行战斗,边反击边直驶白鹅潭,坚持了50个日夜,其功不可没!

  当时,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说:“吾国海军,皆能如今日舰队将士服从命令,则国事早定,岂有如此之变乱乎”(《黄埔区志》第708页)。1923年5月,被孙中山罢免的海军司令温树德,受北洋军阀收买,带走7艘军舰到青岛投靠了吴佩孚。以潘文治为舰长的“福安”舰及“永丰”、“飞鹰”、“舞凤”等4艘军舰,继续坚定追随孙中山。11月8日,孙中山第599号大元帅令中《给潘文治的指令》,明令赞扬了潘文治“志行纯洁,深资倚畀”(《孙中山全集》第八卷第380页)。

  1924年3月26日,“大元帅令,派潘文治整理海军‘飞鹰’、‘福安’、‘舞凤’三舰事宜(《孙中山全集》第九卷第658页)。”同年5月3日,潘文治被任命为海军练习舰队司令(《孙中山全集》第七卷第241页);同年12月17日,被任命为大本营咨议(《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第499页)。在此期间,广东黄埔水师学堂改名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潘文治的大力配合下,黄埔军校野外集训基本就在珠村东北的走马山、鹤鸣山、大村岗一带(《黄埔军校史料》第154页),训练指挥部大本营也设在珠村北帝庙内,蒋介石、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李济深、何应钦、宋美龄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也常至珠村,课余他们亦是潘文治家中的常客。

  1925年5月,番禺农协会成立,时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咨议的潘文治,利用辞职(《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502页)在珠村老家养病的时间和影响,积极组织农民协会。5月11日,番禺县珠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农民运动特派员、共产党员郑千里在成立会上讲了话,大会选出了潘文治、潘苑添为农民协会正副执行委员长,潘佐荣为秘书,大会还宣告成立农民自卫军,选派人员到省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中央农民部长廖仲恺,苏联顾问鲍罗廷赠送会旗祝贺(《中共番禺党史大事记》)。随后在6月10日平定刘(振寰)、杨(希闵)叛乱中,珠村农民协会,在潘文治的领导下,协同革命军进攻广州,为革命军作向导,在后方担任警戒,护运辎重,共讨叛军,两天后胜利回乡。《广州民国日报》6月15日以《番禺农民自卫歼敌殊功》报导:番禺夏园、珠村两乡农民自卫军在此次反革命叛乱期间,竭力起来与革命政府合作,由郑千里、潘文治带领,为阵地兴兵并作向导与后方警戒……受到广东省农民协会秘书、中国共产党员黄学增嘉勉,认为是农民参加革命的第一次。给予很高评价。事后广州国民政府准备送“英雄模范村”牌到珠村,被潘文治婉言推却了。

  1926年4月上旬,广东省农民协会派罗绮园(共产党员,第二期广州农讲所主任)与潘文治研究组织整理委员会,整顿番禺农民协会,推举潘文治为常务委员。在革命运动中,潘文治成为共产党的挚友,共产党代表、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曾说“潘君为人甚好合作也”(《广东史料丛刊》第14页)。

  同年4月14日,潘文治被任命为海军局代局长(《广州百年大事记》第338页),并兼财政部缉私卫商管理委员会委员及广东军事委员,负责江海防和缉私事务。1928年还兼任虎门要塞司令,擢升海军中将,当时为海军最高军衔。“中山舰事件”后海军局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海军处,潘文治任处长(《民国海军通史》第202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潘文治目睹蒋介石大举清党,屠杀进步人士和解散农会等恶行,深感国事日非,甚为不满。因此,1929年决意解甲归田。为了摆脱蒋介石高官厚爵的邀请、纠缠,因而转往杭州,遁入灵峰寺(即今灵隐寺),法号曾觉。

  日军侵华,文治辗转回到家乡广州珠村,深居简出,而亲友上门,必热诚接待,还多次调解各乡的水利纠纷、宗族械斗等。1936年在东圃创办禺东小学(后为东圃小学),1937年抗战爆发,潘文治到各大中小学教唱《歌唱祖国的明天》、《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底广州沦陷后,潘文治被迫转到香港暂避,但仍然用书信、电报等方式激励两个弟弟及海军旧部坚持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珠村,1946年又在珠村“明德堂”办起了珠村小学,致力教育事业,培育新人,并多次协助和掩护在校的进步老师和地下共产党党员。

  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积极宣传共产党的爱国爱民政策,安抚稳定民心。由于年长体弱,哮喘旧病复发,农历十月初五日(11月24日)在珠村家里病逝,终年67岁,当时《现象报》也作报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叶剑英、李济深等闻讯发来唁电,送来花圈、挽联,出殡时人山人海,远远近近的村民前来公祭。番禺四区的学校停课,列队悼念,村民夹道,户户置案,点烛燃香,酒菜祭品,路祭将军之英灵。正是:“当日海国立气勋,威镇虎门雄赤兔!”(广州军管会挽联)


2.潘文绚


  2001年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潘文治将军故居”题匾,新中国第一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也为故居亲笔挥毫“苍龙日暮犹行雨,寒梅雪后更着花”。2003年9月12日,从美国夏威夷回来的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在广州出席大元帅府复建揭幕仪式后,在国务院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范平平陪同下,携儿子王祖耀在传统的中秋节瞻仰潘文治将军故居,会见潘文治将军后人,再续了祖辈这段革命情缘。她还说:“若能对潘家三兄弟的墓群加以保护,并可使英雄英魂九泉含笑,辉映千古。”潘文绚是潘文治的六弟,与潘文治一起曾参加过护法和保护孙中山战斗,一直至抗战胜利后才转业回乡,与潘文治一起创办珠村小学等造福乡村的活动。

  潘文绚生于1888年,早期考入山东烟台水师学堂,编入驾驶班学习,为该校第七期学员。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曾任“飞鹰舰”等多艘兵舰舰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指挥军舰与日军飞机激战,结果军舰被日机炸沉,军舰被炸时他头发被烧光,最终带领舰上官兵逃生得救,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得知后,赠送红色花瓶一对以表慰问。之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担负水上布雷任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珠村,转业时为海军上校,当时国民政府颁发了“抗日革命军人证书”,1950年农历5月16日在家乡病逝。


3.潘文谱 


   潘文谱是潘文治的七弟,生于1891年,早期考入黄埔水师学堂驾驶班,为第十四期学员。1913年毕业,后曾任“海瑞舰”等多艘兵舰舰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潘文谱为艇长的“电船”经常停靠在黄埔长洲码头,并多次接送和保护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往返及外出开会等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秋,日军轰炸机对广东海军进行轮番轰炸,以潘文谱为舰长的海瑞舰与日军战机激战。战斗中,一架被击中的日本战机连人带机撞到海瑞舰的烟囱上发生爆炸,结果海瑞舰沉没在黄埔军校前面的珠江里。潘文谱后来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担负水上布雷任务。1945年抗战胜利,解甲归田回到家乡,转业时为海军上校,国民政府当时颁发了“抗日革命军人证书”,1974年农历十月初一在家乡病逝。

  1985年10月,拍摄《非常大总统》电影的军事顾问胡应球(广东省政协委员,是潘文谱水师学堂时的同学,曾在潘文谱当舰长的军舰上当大副,又在中山舰当过二副),借拍片路过珠村的机会,还特意来珠村探望老同学、老战友潘文谱。当听到乡政府有关领导告诉他潘文谱在1974年已病逝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一句话,“他们三兄弟都是革命的(同志)”。

  除上述三位将校军官之外,潘名江还有两位出色的孙子,即潘福基和潘汝鎏。潘福基与其叔潘文绚同校同届毕业,潘汝鎏民国2年毕业于南京海军雷电学校。其一家兄弟、叔侄同校,共同为巩固和建设祖国的海防事业作出贡献,十分难得。晚清政府诰封潘名江为二品顶戴奉政大夫,封赠荣禄大夫武功将军,从一品官。1924年潘名江辞世时,孙中山为其亲笔题书“国器掌珠”(《黄埔区志》第708页)。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2058c77.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潘文治将军家族传奇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65) 热点(2558) 新闻(12727) 国际(4975) 娱乐(4116)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2) 音乐(2082) 民生(3423) 行业(199) 财经(1454) 股票(34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1)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2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56)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8) 社会(9569) 观点(993) 房产(1023) 汽车(24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5) 展会(4) 数码(201) 足球(217) 体育(965) 教育(1314) 高校(1554) 法制(2007) 军事(546) 游戏(235) 美女(17269)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399)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75)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